郭連山

郭連山:漢晉遺風,一峰居士,追夢先生,男,漢族,山東省濰坊市人(壽光)。北京黃賓虹書畫院副院長,九三學社社員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,國家一級美術師
個人簡介

郭連山:漢晉遺風,一峰居士,追夢先生,男,漢族,山東省濰坊市人(壽光)。北京黃賓虹書畫院副院長,九三學社社員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,國家一級美術師,書法報特聘書法家,書法報十佳書法家,中華詩詞學會會員,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,德藝雙馨藝術家。坊子區政協常委,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。

幾十年如一日,深研細鉆,筆墨耕耘。對篆、隸、帛、簡、磚瓦、漢印、魏碑、章草尤其鐘愛,兼及篆刻。喜歡文學、律賦、尤擅長格律詩詞。

作品入展千人千郵全國書法展。入展全國首屆小品展,全國首屆陶淵明獎書法作品展,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作品展,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,江北水城杯山東第六屆書法篆刻展,養生文登墨香齊魯杯書法篆刻大獎賽作品展,山東國展精英作品展。第一、二屆山東老年書法美術獲一等獎。紀念雷鋒誕辰六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三等奬。慶祝香港回歸四周年第五屆回歸杯金獎。先后在全國各種書畫展中曾多次獲獎入展。被中國文學藝術家聯合會任命為中華藝術形象大使。作品入編國家名人檔案。入選中國書法家作品集。被評為中國書畫年度人物。


        漢隸之流變略見—帛書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/郭連山

帛書,顧名思義就是書寫在一種絲織品上的文字。在沒有紙張以前,以帛為書寫載體書寫文字非皇家不可而喻的昂貴 。這說明了當時的經濟非常發達。帛書的出土改寫了書法史,同時也給書法愛好者更廣闊的天地。對書法的演變,尤其是對隸書的演變填補了空白。對楚文化的研究至對楚漢時期的研究補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。帛書的面世更充分明顯了由篆書逐漸演變到隸書雛形的過程。

從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《老子》乙,《形德》乙,《相馬經》,《五星占》等篇看已經相當成熟,也說明了湘湖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。從馬王堆出土的現有書法資料了解隸變的變化,專家把它分成三個時段。篆隸,古隸,漢隸。從書法角度觀察,這三個時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都是縱有行橫無列的書法布局。因書寫年代之久遠,顯現出并不是一個時期的風格,前后差距十分明顯。從用筆及字形上看,前部篆隸,藏鋒用筆,中風行筆,以小篆的鐵線為主,篆書的筆意非常明顯,基本沒有提按的變化。雖然字形由長開始變短,但已完全沒有了篆書的縱長取勢氣象了。隸意已有較強的意識,波、挑、捺的筆畫已經開始顯現。

中部古隸,雖然還有篆書筆意,但有許多偏旁部首已去篆從隸,隸書的雛形已經形成。其用筆提按有變,約見方筆,筆畫變化明顯。左波右磔,捺畫加重,一字中粗細有變。書寫布局行與行加密,字與字之間拉大距離,與篆隸相比布白的差異可見。

后部分漢隸,已完全脫離了篆書的筆意。波磔、字形、用筆與前部有更明顯的差異。行距加密,字距拉遠,有些篇幅字距大于行距。其用筆由篆書的粗細均勻變成了粗細有變。提按明顯,并且入筆有切鋒、藏鋒、逆鋒。行筆中側并用,方圓兼用。結體嚴謹,運筆輕松,線條挺拔,橫平豎直,棱角分明,古拙厚重,篆書筆意已全變成了隸書筆意。從整個演變過程來看,由篆隸、古隸至漢隸已達到了隸書的成熟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丁酉春于靜思堂


作品介紹



詞條標簽: